1895淘金国度_第692章熬战叶卡捷琳堡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2章熬战叶卡捷琳堡上 (第5/5页)

求到前线去,到叶卡捷琳堡,狠狠的教训阿拉斯加的入侵者…”

    在几如废墟的叶卡捷琳堡城内外的喇叭中不断传出苏联电台播音员热情洋溢的声音,自从撤退不成到叶卡捷琳堡攻防战开始,近十来天以来广播是守卫这里的苏联红军官兵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听到那些战斗英雄的名字之后,战士们为会自己认识或见过某一位英雄感到骄傲,铁木辛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榜样的力量和更多人加入红军使得原本已经几近绝望的红军士兵看到另外一条生路。

    这让四十余万困守孤城的红军官兵们挥了最大的斗志和生存意志,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他们表现足够英勇,守住叶卡捷琳堡,那么在西面的乌法,在喀山,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会有更多的大军来营救他们。

    广播当中每天都有播报一天当中有多少人在英雄的感召下加入了光荣的红军,照这样算,也许他们再坚持十天,就会有过百万大军越过乌拉尔山来营救他们。

    虽然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但真实的情况只掌握在铁木辛哥等少数人手里,他们不会说,他们还派出大量政治委员大肆宣传那些充满盅惑意味的假消息,提升斗志,让官兵们暴出强大的生存意志,不惜一切保卫叶卡捷琳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消耗阿军的实力…

    铁木辛哥做到了,正是这些充满希望的假消息,让四十余万苏军面对一百多万强大阿军的围攻,仍使叶卡捷琳堡屹力不倒,哪怕叶卡捷琳堡有半个城市失守了,但另半个城市仍然飘扬着红旗…

    甚至城市的数十万群众也充满了斗志,纷纷走上了抵抗侵略者的战斗前线,或者成为了前线将士最坚强的后盾,正是因为数十万民众的支持,才让叶卡捷琳堡始终能有半个城市飘扬红旗…

    布满瓦砾的街道、楼房的断垣残壁、被焚毁的汽车、马车,满地的尸体,如果人间还有地狱的话,无疑现在的叶卡捷琳堡就是地狱的人间版本,刚一破晓,如雷鸣般的炮声又响了起来,爆炸声几乎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响彻着。其间伴随着密集的枪声。在叶卡捷琳堡很多城区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前方、后方、敌区我区之分。任何地方都可能遭到攻击而成为战场。

    “快!快!”

    一支红军小分队在断垣残壁间穿行着,提着缴获的冲锋枪,希耶盖索夫不时朝左右打量着。生怕突然冒出一队侵略者,一旦遭遇侵略者,他们手中的冲锋枪会像收割机一样收割大家的命。政治委员的动员、鼓动让战士们重新焕战斗意志,但是武器的差距却不是政治委员能够弥补的,幸好阿军士也不是每一个都装备冲锋枪和机枪,否则…

    “呒…”

    就在这时空中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呼啸声,原本提着武器在断垣残壁中穿行的红军战士们的脸上立即露出惊恐之阿苏战争爆以来,那种如地狱魔兽般的尖啸声,俯冲向阵地的阿拉斯加飞机出现在天空之后,那恶梦般的尖啸声伴随着苏联空军的一支支毁灭就成了每个红军士兵的恶梦。

    “卧倒,有飞机!卧倒。”

    提着冲锋枪的希耶盖索夫几乎条件反般的推倒身边的战士趴在地上。

    “轰”的一声,外面传来一声巨响,残破屋内的众人只觉得耳朵“嗡”的一下,然后爆炸扬起的碎石和尘烟涌进废墟内。

    “该死的飞机!大家快走!”

    隔着尘烟看着被完全炸垮的一座大楼,希耶盖索夫吐出嘴中的灰土咒骂着空中的飞机,同时招呼着仍然面带些许惊è的士兵朝前走。

    希耶盖索夫带领着自己的分队一直穿过四座大楼后,在街口处钻进了一处未被炸垮的下水道,叶卡捷琳堡的城市下水道系统比较完善,始建于19oo年代,那些阿拉斯加入侵者攻入城区后,纵横jia错的下水道就成了红军分队动突袭的道路。

    在漆黑一团的下水道内穿行的希耶盖索夫感觉着下水道拱顶的震动,这是那些阿拉斯加飞机投掷的重磅炸弹或者是阿拉斯加人的重炮和喀秋莎齐的火箭弹轰爆时带来的晃动。

    “该死的,上帝一定被那些黄皮猪买通了。”希耶盖索夫一边在下水道里摸索前进,一边咒骂。

    在阴暗地下水道内甚至见不到老鼠,老鼠也被连日来的炮击吓的不敢出窝,走了半个多小时后。伴着水格栅栏透进的光线传来一阵汉语,希耶盖索夫挥手示意分队停止前进,小心翼翼的走过去,透过碎瓦砾掩盖了一多半的下水格栏。希耶盖索夫看到五六米外指挥员模样的阿拉斯加军官正在呼喊着什么。

    “火力组掩护,步枪组左翼、突击组右翼…”

    希耶盖索夫把冲锋枪递给身后地战士。接过步枪拉动枪栓为步枪上膛,按照司令部制定的作战计划,打死一个阿拉斯加军官比打死十个士兵更有效,阿拉斯加强调团队作战,而指挥官往往肩着极为重要的任务,是一支部队的大脑,这也是阿拉斯加军队规定到了一定层次的军官便不应亲自上前线的主要原因,因为指挥官的牺牲,很可能让士兵们无所适从。

    虽然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也很正常,但阿拉斯加尤其如此,在阿拉斯加,往往团级军官就被要求尽量少上前线战场,就算上战场,也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亲自参加战斗。

    而在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军队,有时军官主动上前线参战,被认为是勇敢的行为,可以大大提升部队士气。

    这当然是两种军队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在阿拉斯加,往往一个基层部队也有着复杂的火力配置,一个团都可能涉及到多兵种的配合,指挥官的牺牲就很容易让整个团因指挥不畅而挥不出最大作用,甚至因混而崩溃进而吃败仗。

    举着步枪的希耶盖索夫瞄准着那名地面上一无所知的阿拉斯加“军官”同时亦不忘竖着耳朵听着隐约传来的炮弹的啸声,等待开枪的机会。a: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