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三百二十鏖战北非 (第3/3页)
先向非洲军团展开了攻势。急于建功的英军装甲部队便以旅为单位,分头向德军据守的各处战略要地发动进攻。结果英军的进攻一开始便暴lou出兵力分散、战线过长和各部队之前缺少相互联系的弊端,隆美尔机敏地抓住了英军的弱点,将自己手中数量有限的坦克集中起来,以装甲军为单位在战区内四处机动,选择英军的要害部位进行打击,将对手各个击破。由于德军对将坦克和反坦克炮巧妙的搭配使用极为擅长,英军坦克的进攻一开始就遭遇了德国人设置的“坦克陷阱”——用88毫米高射炮和75毫米反坦克炮构成了隐蔽的反坦克防御阵地,结果损失惨重,英军第7装甲旅被德军的猛烈炮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多亏了第4装甲旅和第22装甲旅的及时赶到,才勉强稳住了阵脚。但仅仅几天之后,得到了弹药和油料补充的德军以“虎”式坦克为先锋,卷土重来,绕到英军的阵地侧后一通猛拍,英军的阵线登时瓦解,发动进攻时的500多辆坦克被打得仅剩下不到60辆。 英军对德军的进攻遭到了惨重的失败,此役英军损失32000人,坦克400余辆,而德军损失为9200人,坦克193辆,还不如意大利人的伤亡大(意大利人伤亡13000人,劣质坦克222辆)! 在这场战斗中,轴心国军队虽然伤亡也不小,但德军损失的大多数是后勤人员,而英军损失的则大都是战斗人员,而且不少是受过训练的有沙漠作战经验的老兵。 在北非爆发的坦克大战当中,交战双方本来互有优劣,在兵员和装备数量方面,英军占有优势,但在兵员素质和作战技巧方面,德军则更胜一筹。英军的“马蒂尔达”坦克和“邱吉尔”坦克装甲厚,火力强,德国的3号和4号坦克难以对付,但德军将反坦克武器和坦克配合使用,在战斗中,德军常常将反坦克炮配置在坦克前面轰击英军坦克,隆美尔又经常将88毫米高射炮布置在要冲地带平射英军坦克,结果给英军坦克造成了可怕的打击,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军一直搞不清楚他们的“马蒂尔达”坦克和“邱吉尔”坦克是被什么东西摧毁的!和德军相比,英军的战术可以说笨拙之至,他们还不擅于集中使用坦克,也不善于进行步兵、炮兵和坦克的协同,而且英国人的作战理论总是强调要把敌人的坦克作为首要的攻击目标,而事实上,坦克机动性强,不易捕捉,除非将其诱至特定地域内,否则很难歼灭。英国人为了消灭在沙漠中游动的德国坦克,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根本是白费功夫。 更让人感到不齿的是,由于多少年习惯了“室内作业”英国陆军的指挥官总愿意在舒服的作战室里指挥战斗,而隆美尔的作风却是亲临一线指挥!有一件事也许能更好的说明这一点:在1943年年底的一个沙尘暴的夜晚,26名英国“远程沙漠巡逻队”的特种部队(SAS的前身之一)杀进昔兰尼加西面的贝达尼托里,袭击了隆美尔的司令部,想要干掉这头令人望而生畏的“沙漠之狐”但却只打死了一些下级军官和卫兵,连隆美尔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这个“司令部”是意大利人给隆美尔设置的,而隆美尔本人,从来不会在这种远离前线的地方指挥战斗! 邱吉尔免去了奥金莱克的职务,以在敦刻尔克战役中有出色表现的蒙哥马利中将接替其职务。蒙哥马利没有急于进攻,从上任伊始,他便着手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并且大大的提高了英军的士气。在进攻一开始,蒙哥马利便遭到了德军的猛烈进攻,英军除了坚守阵地外,还出动了大量飞机轰炸德军装甲部队,蒙哥马利采取了快速迂回包抄的战术,从侧翼攻击德军,由于害怕被优势的敌军包围,隆美尔退却了。 第一次防守的胜利大大的增加了蒙哥马利的威信,邱吉尔要求蒙哥马利想办法展开进攻,但此时蒙哥马利已经意识到了英军在战斗中暴lou出来的问题,他认为英军目前的实力不足以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抗衡,英军还需要继续训练和准备。他顶住了邱吉尔的压力,准备利用一段休整时间集中精力改进英军的指挥和组织,并且进一步提高部队的士气。蒙哥马利还意识到飞机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给他更多的飞机助阵。 在做好准备的同时,蒙哥马利还打算采取若干新的战术,他计划集中力量突破德军防线的一点,然后以强大的兵力冲入突破的缺口,原来英军的火炮大都分散配置在漫长的战线上,蒙哥马利决定将火炮集中在一处使用,并且要求空军的飞机密切配合。 ~~~~~~~~~~~~ 继续求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