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六十六蒙哥马利和沙漠之狐 (第1/3页)
(一千三百六十六)蒙哥马利和沙漠之 (一千三百六十六)蒙哥马利和沙漠之狐的决断 “我们要下去攻击敌人吗?”有人在内部通讯频道里问道。 “把你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敌人的轰炸机上不要管地面的敌人”指挥官的吼声传了出来。 听了指挥官的训斥,罗伦茨中尉不由得微微一笑,他熟练地调转“夜猎者”的机首,将射击光圈锁定在了又一架英国“蚊”式轰炸机身上。 对于德国人来说,英国人的“蚊”式轰炸机和它的名字一样讨厌。 由于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的有效行动,英国国内的工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金属材料非常短缺,英国人迫不得已在轰炸机上大量采用木质材料,竟然意想不到的收到了神奇的效果,催生出了这种先进的“蚊”式轰炸机。这种轰炸机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简化理念,它在普通轰炸机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简化机体结构。“蚊”式轰炸机可以携带两名飞行员和1000磅炸弹以及飞行1500英里所需的燃料,其航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00英里,远远的超过普通的轰炸机。而“蚊”式轰炸机最快航速可以达到425英里,这个速度都可以和战斗机的速度媲美了。 由于“蚊”式轰炸机是用特殊的轻质木材制成,不但速度奇快,而且还有讨厌的“针头”——它集侦察、轰炸和空战功能于一身,为了增加“蚊”式轰炸机的攻击力,变态的英国佬开发出了多种型号的“蚊子”除了正常的轰炸机型,还有擅长攻击地面目标的机型,装备有4门20毫米加农炮和4挺7。7毫米机枪;另有一种机型装备有8个专门设计的航空火箭弹发射架,其毁伤力相当于英国巡洋舰舷侧装备的6英寸机炮;更为变态的是,英国佬甚至将一门近1吨重的57毫米速射野战炮都搬到了“蚊”式轰炸机上这些由不同型号的“蚊”式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一度给在非洲作战的轴心**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德军来说,尤其讨厌的,就是这些“蚊子”的夜间轰炸。 事实上,在非洲战区,有如此强大的空中支援,英美陆军本来应该发挥得更出色。 面对强大的英国空军的威胁,德国南部战区司令凯塞林元帅竭尽全力的给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提供保护和支援,他以意大利和希腊为基地,支援德军在非洲的行动,并保护轴心**队的后勤补给线。正是由于凯塞林的支援,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才得以采取自由行动多次重创英美盟军。由于英美盟军的不断增兵,形势对德军越来越不利。凯塞林在被迫分散兵力的情况下,仍然夺得了局部制空权,建立了“凯塞林隘道”但由于英国空军的不断攻击,凯塞林的第10航空军也损失惨重。凯塞林明白一旦在非洲的局部制空权丢失,对轴心**队来说将意味着失败乃至毁灭,因而凯塞林一再向希特勒要求增加南部战区的空军兵力。 由于英国和美国对德国本土展开的大规模战略轰炸,迫使希特勒不得不从前线抽调部分空军力量加入本土防空作战,而苏联战场也牵制了德国空军的大量兵力。随着大量天份一般但在战前受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消耗在东西两线的战场乃至本土上空(还要再加上非洲)的鏖战当中,一线部队的菜鸟们接受老鸟们言传身教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得德国空军飞行员的成长周期进一步拉长,德国空军的战斗力出现了下降的苗头。这种情况对凯塞林的空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但是与高素质人员方面捉襟见肘的情况相比,德国空军飞机的补充情况却非常好,甚至于可以说德国空军被后方送来的飞机淹没了,仅1944年9月这一个月内,德国的军工企业便给德国空军补充了4600架各种类型的飞机,而且这些飞机当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最新式的战斗机。 而这一次出现在非洲上空的这种“夜猎者”大型混合动力夜间战斗机,便是德国福克。沃尔夫公司的杰作。 在敦刻尔克战役和不列颠战役结束后,盟军的轰炸机便多次光临过柏林的上空,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在晚上,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感到了自己的“改名”压力越来越大,开始不遗余力的进行新式飞机的开发。由于德国空军对于晚上来袭的盟军飞机感到非常棘手,为了保卫柏林的夜空安全和元首的睡眠不受干扰,戈林指示德国国内各大军工企业研制新式的夜间战斗机,并要求尽量能够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便于大量生产。各个公司踊跃竞标,都推出了很多先进的夜间战斗机方案“夜猎者”大型夜间战斗机便是其中的一种。 “夜猎者”是福克。乌尔夫公司研制的大型夜间战斗机,为了尽快推出样机,采用了大量现有的已经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