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_一千三百一十九折戟莫斯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三百一十九折戟莫斯科 (第3/3页)

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宫。

    尽管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但补给线拉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补给变得越来越困难,对德军士兵来说,今年的严寒还算勉强可以忍受,但武器弹药的巨大损耗根本无法补充,却是非常要命的。

    在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雨雪天气中,所有的道路都成了泥塘,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德军的履带车配备不多,大部分是普通卡车,这些车辆在泥塘里根本无法行进,给德国装甲部队运送油料、弹药、武器零配件和食品的后勤部队也瘫痪了,德国后勤人员只能将动弹不得的汽车换成马车。这样一来,缺少弹药和油料供应的德国坦克也只能随着马车的速度决定自己的前进速度,装甲部队和马车队一起在泥塘中跋涉。德国坦克的履带较窄,在泥塘中前进和马车一样苦不堪言(相比之下,苏军的T-34坦克的履带较宽,却能够在泥塘中行动自如)。

    寒冬到来之后,大地封冻,大批的军马冻馁倒毙,德军的整个后勤供应完全中断,而此时德军却面临着苏军越来越强的抵抗,越来越多的T-34坦克出现在德军面前,缺油少弹的德国3号、4号坦克从正面无法击穿T-34坦克的装甲,而能对付T-34的88毫米牵引式高射炮却都冻在了泥地里!

    和德军漫长的已经几乎完全瘫痪的后勤补给线不同,由于是主场作战,苏军却能够源源不断的得到补给,随着苏军在开战时的溃败,导致现在的苏军战线非常接近于苏联的大工业区,其补给线已经变得极其短了,大量的冲锋枪、大炮、坦克和弹药刚一出工厂就可以立即装备到前线,物资供应极为充足,而且苏联还从北极航线得到英美盟国玩命运送来的大量武器装备和军援物资,此时随着双方后勤保障力量的此消彼长,战场上的态势对苏军也变得越来越有利。

    面对前线岌岌可危的局面,博克元帅在给德国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的信中忧心忡忡的写道:“如果在最近几天的时间里我们不能击溃莫斯科西北方向的敌军,我们就必须停止进攻。敌军显然拥有巨大的人员和物资储备,继续进攻只会导致毫无意义的战斗。进行进一步伤亡惨重的进攻,虽然可以夺占一些土地,摧毁部分敌军,但不可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最近两个星期的战斗表明,那种认为我们面前的敌军已经濒于崩溃的想法,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觉。莫斯科是连结俄国东部铁路的枢纽,敌军背kao着整个俄国东部,我军若仍然留在莫斯科城下,只能与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军进行惨烈的防御战。而现在我军士兵在体力上已经达到了极限,而且武器装备损耗严重,又得不到补充,继续进攻已经毫无意义。”

    在接到了博克元帅的告急信之后,在柏林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当前的局势,希特勒仍然陶醉在德军以往所取得的一系列巨大胜利中,沉浸在自己的优秀指挥能力中不可自拔,仍坚持继续进攻莫斯科,一举打垮苏联人最后的负隅顽抗。

    就在这时,苏军的反攻也开始了。

    在朱可夫的努力下,苏军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以及为数众多的T-34坦克,向德军展开了猛烈的反击。此前朱可夫从西伯利亚地区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到莫斯科,但一直没有投入战斗,而是打算在反击时使用。此时德军已经非常接近莫斯科中心,朱可夫投入大量援军对德军进行反攻,德军的战线在苏军的猛攻下开始一点一点的瓦解。

    苏军开始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首先发起攻势,它越过结冰的伏尔加河上游之后,到处都遇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只有尤什克维奇的第31集团军的那个地段例外。使苏军意想不到的是,这支部队前进迅速,cha进了第9集团军的右翼,到达了德军后方大约二十英里处的图尔吉诺沃。第二天,朱可夫西方方面军的右翼,在7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接着发起攻击,德军抵挡不住,急忙向西退了大约15英里,而得到来自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的生力军补充的苏军开始越过莫斯科-加里宁铁路。在南部的图拉附近,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已开始向顿河上游撤退,苏军在后面跟踪追击。再向南,在铁木辛哥西南战区的右翼,苏军第13集团军组成了由坦克、骑兵和步兵构成的突击部队,准备深入到德军第2集团军的后方。这一系列的突击挡住了德军从耶列次到利夫内的主要退路,包围并击溃了德第45步兵师,并重创正在撤退的德军第95和第134步兵师。开战以来,苏军还是第一次从德军那里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其中绝大部分是损坏了的或是陷在冰雪之中的装备,包括很多火炮和摩托车辆。

    ~~~~~~~

    继续求月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