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_一千三百四十困兽犹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三百四十困兽犹斗 (第3/3页)

临绝境,士气日益低落,军心动摇,但尽管如此,斯大林仍然命令这些被围部队继续战斗“直至最后一人”以为他的下一步动员计划争取时间。东线苏军最高指挥官布留赫尔元帅冷静地分析了局势,认为守军继续坚守已经毫无意义,他不顾可能上军事法庭的危险,向苏军下达了向南突围撤退的命令。根据布留赫尔的命令,苏军将领们将苏军分成了三个集团军向南突围。其中以由弗拉索夫中将指挥的战斗力较强的第2突击集团军担任后卫,拖住华军,罗曼年科中将指挥的第4突击集团军在包围圈南部华军防守薄弱的地段打开一条通路,为后续的苏军部队顺利突围创造条件。

    苏军将领们原来以为防守这一地段的是华军的几个缺少坦克的步兵师,因此集中了力量在不到5o公里的正面向华军起了猛烈的进攻,但让苏军官兵没有想到的是,尽管没有骑兵军的支援,华军步兵的战斗力仍然不是缺少训练的他们能够轻视的。

    在苏军进攻前,华军已经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当苏军步兵向华军动进攻时,立刻便遭到了顽强的阻击。

    装备有35式毫米通用机枪的华军机枪手们猛烈开火,每挺通用机枪以2oo每分钟的战斗射如同泼水一般的向苏军倾泻着弹雨,将苏军士兵成片成片的击倒在地上,许多冲到华军阵地近前的苏军士兵不是被子弹射倒,就是被地雷和迫击炮弹炸上了天。而伴随着苏军步兵进攻的少数苏军坦克则成了华军7o毫米滑膛反坦克炮和火箭筒的极好目标,被一个接一个的摧毁,化成了平原上燃烧的钢铁残骸。

    尽管进攻一开始苏军就遭受了惨重的伤亡,但他们仍然坚持进攻,没有丝毫退让之意,因为他们明白,只要在这里打开缺口,就意味着有了逃生的希望,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苏军步兵穿着黄色制服在平原上排出一波接一波连绵不断的散兵线,手里端着莫辛那干步枪和德普轻机枪掩护冲锋枪手向前猛冲,试图接近华军战壕工事。苏军步兵在华军自动武器的打击下死伤累累,当苏军的攻势如同来时一样的潮水般退去后,平原上到处苏军士兵的尸体和燃烧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残骸。

    虽然打退了苏军的疯狂进攻,但华军的伤亡也不轻,由于苏军人数众多,在战斗中还是有不少的苏军士兵冲进了华军的阵地,虽然他们最后大都成了华军士兵的枪下亡魂,但他们自杀式的攻击也打死打伤了不少华军官兵。

    就在刚才,当一名苏军士兵冲进战壕时,被眼尖手快的于宏壮上尉用9毫米4o式冲锋枪击中,但这名苏军士兵倒下的时候却“砰”地一声象个柴垛一样的燃烧起来(于宏壮上尉的子弹打中了他身上的燃烧瓶),烧伤了数名华军战士,以至于华军的机枪阵地在1o分钟后才恢复了射击。

    在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之后。一些华军士兵从口袋中抽出香烟,点燃一支吸上几口之后又传给了另外的兄弟,在战场上,香烟是士兵最好的镇定剂,而在目前供应短缺的条件下,华军士兵只能几个人共吸一支。虽然粉碎了苏军的反攻,但在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脸上看不出一点轻松的样子。他们明白刚刚过去的这场战斗虽然很可怕,但是这只不过只是个开始。

    很快,已经停止的“乌拉”声再次从远处传来,苏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华军狂怒的火力再次将冲上来的苏军步兵全部消灭。苏军连续不断的从平原向防守的华军冲过来,进行一次次的反攻,但他们大多数都在华军的机枪、突击步枪、冲锋枪、迫击炮弹和枪榴弹的前面变成了亡灵。最后,突围的苏军在南线投入了全部的预备队动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反击。

    在6个苏军步兵师的疯狂冲击下,华军的阵线终于支持不住了,第第47步兵师在苦战之下没有支撑到最后,在苏军不计伤亡的攻击下,该师被迫退到6o2高地的山脚下。苏军已经在华军的包围圈中楔入了一个浅浅的突出部。

    尽管苏军现在突破了华军的防线,但无法得到火炮直接而强有力的支援,而且苏军从华军防线上撕开的裂口非常有限,包围圈内的苏军还是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突围。遭到猛烈攻击的华军坚守着一个个“刺猬”式的阵地,没有从高地上撤退攻击部队,所有的部队都继续坚守各个有利的位置。

    在人数上处于下风的局面下,华军的成功坚守充分说明了华军官兵所采取的战术对路及战斗意志过人,但同时过度疲劳的阴影也开始显现。一线战斗人员的不断减少迫使第3步兵师师师长刘铮少将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部队撤退到一个更小的防御圈内。

    只要输入就能看布的章节内容有最新章节更新及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