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3章苏军困境 (第4/5页)
斯克就更不用说,虽然阿军最终只留下了三个集团军守护科克切塔夫,但这也是二十多万大军,凭着这座坚城,除非布琼尼还能抽调五十万大军,否则根本不用去考虑反攻的事情,而即便不反攻,布琼尼也必须留下至少三十万人守护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一带才能安心,毕竟这里是整个苏联乌拉尔区域的军事枢纽。而阿第二方面军即将渡河,渡河后他们的头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而现在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其实正好就是三十万人左右,这还是科克切塔夫意外陷落后,布琼尼紧急从库尔干和秋明调来了近十万援兵后才达到的数字。 所以除此之外,布琼尼已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西岸南翼防线和其他各条战线上面临阿拉斯加军强势的攻击了。他只能祈望这些地方的苏军指挥官们可以争点气,不要再出现索伦科夫那样的愚蠢行为。否则他也不知道在乌拉尔到底还能呆多久,能否撑到第二次动员的新兵源源不断的加入。 克林姆林宫,会议室内沉默异常,会议室内每一个都能感受到空气中那股极其压抑的气息。 坐在主位上的朱加什维利铁青着脸,他的右手下面压着一张电报,一张导致了整个会议室沉闷异常的电报。 那不是关于阿克莫拉大军覆灭的电报,这支大军的命运每一个人都清楚,没有电报他们也知道结果。何况正式的恶耗早在昨天大军向阿军投降后的第一时间,他们就收到了德尼索夫亲自来的最后一封电报。 那封电报里面,德尼索将大军的处境描述的极为细致,也将无奈投降的原因说的很清楚,虽在朱加什维利怒斥德尼索夫等人是懦夫,不忠于国家,不忠于党的叛国行为。但他们干涉不到。怒也无济于事。再说德尼索夫已经请罪自杀,法不责众,过犹不及,莫斯科最终也没有再追究其他官兵更多的责任,当然,他们的家人被关入集中营是肯定的,只是不会出现处决罢了。不过即便只是这样,说起来,这种制度放在其他国家,仍然也是一个残酷的制度。 当然压在朱加什维利手上的电报也不会中亚方面的消息,甚至都不算什么战情电报,而是一封建议电报。 来自东方面军总司令布琼尼元帅的建议电报。 在这封建议电报中,布琼尼将当前乌拉尔苏军的艰难处境描述了一番,最后通过苏军最近的兵力调配和行动分析,认定阿军的目的不是层层推进,而是要以攻打下塔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叶卡捷琳堡现在苏联的名称,车里雅宾斯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为目标,目的是要切断乌拉尔苏军主力与欧洲的联系通道。 切断联系通道的战术,自这次阿苏开战以来,阿军已经采用过很多次,包括攻占阿拉尔斯克,当初攻克卡拉干达,此前攻克阿克莫拉和科克切塔夫,无一不体现了这种战术思路。因此布琼尼非常肯定阿军现在针对乌拉尔主力苏军的战略方式,就是要切断他们与欧洲的联系通道,将苏军援兵挡在乌拉尔大门之外,使乌拉尔苏军主力成为孤军加以包围。 所以布琼尼提出的建议就是战略撤退,从西岸防线撤退,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伊希姆撤退,收缩兵力,坚守秋明、库尔干、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为主,甚至下塔吉尔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库斯塔奈等地都可以主动放弃,以节约有生力量用于防守最重要的欧亚通道。 布琼尼认为只有这样收缩兵力,凭借乌拉尔苏军现有的共一百五十余万大军固守四个主要城市,才能保住苏联在乌拉尔的存在,等待援军到来,再shì机陆续反攻。 这样做看似退让,但也只有这样,布琼尼认为才能保留希望,否则他们难以避免被包围的处境。 毕竟现在他手上加上就地武装的民夫仅有两百万大军,而要镇守的区域太大,如果要继续坚守伊希姆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东,光这里就要用掉他手上过百万军队,如此在叶卡捷琳堡等地的军队实力就大大减弱,面对阿军的强大攻势,他没有能力保证叶卡捷琳等交通要道的安全。最后被阿军包围就成了必然。 “撤退,撤退,又是撤退?他除了撤退,还能做什么。难道只有撤退才能挽救乌拉尔战局,撤退就能带来胜利?阿克莫拉就是撤退,但是看看结果,现在的结果是什么,不但没有完成撤退,反而连带丢掉科克切塔夫,连带额尔齐斯河防线南翼受到威胁。现在他又喊撤退,居然还要来一次全面撤退,他到底要干什么?” 陡然,沉闷的会场被朱加什维利的怒吼打破。 伏罗希洛夫等人噤若寒蝉,没有一个人敢立即反驳朱加什维利的话。 凭良心说,伏罗希洛夫并不认为布琼尼这个建议有什么不过,战线过长,他们又居于守势,想要守护这么多城镇的安稳,难哪。 此时西岸防线南翼受到威胁,阿军实力最为强大的第二方面军即将渡河,西岸防线本就不会安稳了,与其这样艰难的防守,不如放弃,力保叶卡捷琳堡等交通线的畅通,只要保住这几个乌拉尔东坡的交通枢纽城市,等第二批动员的新兵进入乌拉尔,就有机会将阿军击退。 就算这次不能击退阿军,保证了苏联在乌拉尔东坡的存在,就保住了苏联的机会。否则真要被阿军攻克现在兵力偏弱的叶卡捷琳堡等地,乌拉尔苏军主力被包围,结果会更严重。 因为通道被截,有乌拉尔山脉相阻,苏联欧洲兵力想再进入乌拉尔就难了,没有了欧洲的物资、兵力支援,被包围的乌拉尔苏军主力还有机会吗?乌拉尔苏军主力也覆灭的话,苏联可能将永远失去在乌拉尔的存在,而且可能将永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